日本为世界贡献了一种苏格兰威士忌的完美饮法。Seamus Harris撰文。

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也有它的缺点。我觉得有时人们因为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纯粹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就拿要不要在威士忌中加水来说吧。最近几年,随着单一麦芽威士忌的流行,苏格兰威士忌从沉闷乏味的老古董变成了成熟男人的象征,而加不加水这个问题演变成了宗教分裂。苏格兰威士忌一度和苏打水出双入对,而现在掺入哪怕一滴最纯净的泉水也会招致骂名。当然,没什么比冰块更能引发众怒的了。若你在威士忌里放一块冰块,立马会窜出一群威士忌原教旨主义者把你当做非利士人施以石刑。幸运的是在亚洲没有这么夸张,哪怕在事事爱较真的日本也是如此。

日本人不仅把威士忌加水加冰看作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还把它上升为一种艺术。这种饮法的灵感源自日本人往烧酒和泡盛酒中兑水的传统。酒中加入热水叫汤割,在冬季十分流行,尤其在老一代人当中。加入冷水(也可以加冰块,但不是必须)则称之为水割。大概历史上日本人第一次喝威士忌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兑水了,而日后威士忌生产商在酿造威士忌时更是把这一因素考虑了进去。

日本人感悟到了饮酒的真谛。饮酒是一种消遣,常见的日式鸡尾酒,如威士忌水割和同样流行的威士忌高球,适合一群人共饮,尤其是聚餐的情况下,因为在这种场合鸡尾酒的作用相当于啤酒或者葡萄酒。你不需要翻看酒单,也不需要伸长脖子瞅酒架上都有什么酒。净饮威士忌并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只有在亲密的朋友中间你才能彻底放松下来,而不是一个人呆坐在那里像个傻瓜。朋友聚在一起时,需要的是点单容易、提神又不会把你灌醉、且能啜饮很久的东西。没有人想空着肚子净饮威士忌,而就餐时一杯长饮再合适不过了。水割满足了所有这些要求。

“饮酒是一种消遣,适合一群人共饮,尤其是聚餐的情况下”

话说回来,东西方的饮酒习惯真有那么大的不同吗?其实苏打水威士忌曾风靡英格兰几十年,只不过现在不再流行。而美国人喝波本也会加水。苏格兰人在这个问题上肯定更有发言权,其实他们在喝威士忌的时候旁边总是放一个水壶。还有不要忘了,威士忌调和大师在品尝威士忌时也会加许多水(甚至一份威士忌配三份水),因为加水可以降低酒精度从而充分释放出风味。虽然纯碎主义者把冰块被视作洪水猛兽,但那些小小的威士忌酒石出卖了他们:他们中再顽固的其实内心也渴望一杯冰镇酒饮。事实上,有一半的气味是在威士忌与舌头接触后才被感知到的,这一过程释放出香味化合物并刺激鼻腔后部。这在科学上称之为“鼻后嗅觉”,与酒饮温度无关。

威士忌水割虽然因为兑水和加入冰块被稀释了,但依然拥有微妙复杂的风味。它虽然是一款简单的大众饮品,但绝不像威士忌可乐那样俗气。用优质威士忌做成的水割释放出怡人风味,而且还具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如果你喜欢仪式感的话。水割怀疑论者应该尝试一番——也许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心变得温柔起来,就像威士忌一样。

配方(点击查看)
威士忌水割

水割轶事

15世纪水割的故事起源于冲绳。当时实力雄厚的商人将在国外学到的蒸馏知识运用于本地的米酒,结果制造出了泡盛酒。到了16世纪,日本人也开始自己蒸馏,生产出了烧酒。几个世纪以来,烧酒一直都是加水饮用,有一种一丝不苟的仪式感。比如,据说完美汤割的秘诀在于先在坛罐中混合水和烧酒,然后静置过夜,这样风味会充分缓慢地释放出来。

1924年日本第一家威士忌蒸馏厂开工,正式成为世界威士忌生产国的一员。威士忌在几十年后终于成为日本的主流酒饮之一,并得到国人的认可。

1960到1980年代日本的威士忌产业伴随着经济奇迹迅猛发展。成群的上班族需要下班后小酌一杯,大多数是啤酒和威士忌。清酒和烧酒成为老年人的代名词。威士忌水割的时代来临。

21世纪日本经济虽然依旧低迷,但日本的鸡尾酒文化却不知不觉中走向全球,对整个亚洲甚至是美国的酒吧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威士忌水割也打出了名气。伦敦甚至有一家名为水割的酒吧,供应威士忌水割的改编版。其中有一款鸡尾酒叫做Shuoso,用的水经过桔子花、柠檬皮和柠檬草的浸泡。


本文刊登于《饮迷》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