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由庞伟仁与他的得力团队在深圳蛇口打造的全新酒吧项目,究竟拥有哪些让人为之惊喜的神奇魔力?

自打7月开业以来,DIY,这家由庞伟仁与他的6位朋友联手打造的酒吧,已经悄悄成为了不少深圳本地客乃至中国酒吧爱好者们口口相传的宝藏新店——“你去过DIY吗?去过?还超级喜欢?来握个手,朋友你好!”

能让光顾酒吧的客人彼此产生一种惺惺相惜之感,DIY的魅力显然很不一般。带着这份好奇,饮迷与DIY创始人之一的庞伟仁见上了面。

虽然此前有不少朋友在DIY开业时便已亲自光顾,但在热闹的派对过后,通过一次与庞伟仁的深度对谈,方使我们了解到这家酒吧受到喜爱的真正原因:他们之所以能够自然地制造并传播快乐,离不开其概念背后那套严谨扎实的逻辑构架,以及为了坚持自我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01

100%原创+0%设限

面对我们的提问——“是什么让你们做出了打造DIY的决定”——庞伟仁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作为白天有其他工作的人,DIY就是那家我们下班后会去的本地酒吧,能在这里喝杯好酒,见个好朋友,度过好时光。哦,以及,这是一个可以让大家遇见有相同喜好与品味的同类的地方。”

这便是庞伟仁和团队打造DIY的初衷。在创立之前,他们明确知道自己理想中酒吧的模样,并为此做出清晰的规划:为了避免被游戏规则与外来资本裹挟,创始团队全资拥有酒吧百分之百的运营权,因此从品牌概念、空间设计、酒单方向到市场规划、客群定位、运营方式,全部由他们一手包办,以保证所有一切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打造。

“我们要的是一个‘家’,让人感到舒服和放松的地方,所以我们给酒吧取名DIY,并从各个方面去实现这一目标。”

将“忠于自我”发挥到极致的DIY注定无法被轻易复制,它的独特源自存在本身,而它的存在又源于创立时的那个简单且真诚的初衷:为了给自己喜欢的客人与朋友提供一个令他们感到舒适的社交环境

02

混乱是可以被制造的,保持有序就行

听到我们打趣说DIY是家dive bar时,庞伟仁赶紧指出:“不不不,也许乍看之下DIY是有点放飞自我,但我们和那种摇滚至死的dive bar不一样,我们更乐意定位自己是家fun bar。”

混乱的乐趣——这的确是去过DIY的很多人会产生的感受。无论是老仓库式样的门面,还是狭长的酒吧过道,抑或是那些朋友送来成为内部装饰的家中物件,以及店内循环播放的麦当娜和辣妹合唱团,都让DIY看上去“乱乱的”。

可也正是这种亲切的混乱,让你看一眼就会明白,DIY不是那种需要你毕恭毕敬端坐在吧台前的酒吧,你可以在这里卸下心防,收获一种在家中的亲近感。

事实上,这种感觉从你靠近DIY起就会产生。酒吧位于深圳蛇口的G&G创意社区,与以金融或IT为主导产业的福田及南山这类商区不同,蛇口最早是个渔港,涌入大量外来居民后,逐步形成了如今独特的生活文化圈子。在这里,生活节奏比之其他区域更慢也更惬意,用当下时髦的词语来形容就是——蛇口与蛇口人都非常chill。

这样的街区风格和DIY所想打造的“家”的感觉不谋而合。G&G本身是一个具有活力、聚焦新生活方式的创意园区,拥有一系列时尚新潮的餐饮门店——由庞伟仁负责酒饮项目管理的gaga garden也在其中——并以此形成了主打文化、艺术、悠闲生活方式的集群区。

酒吧所在区域的商铺,彼此之间是否能够分享空间至关重要。”庞伟仁表示,“如果我们的周围有理念相近的餐厅、咖啡馆等店铺,就可以组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集群效应,它能将一个人日常前往的活动地点包含在一个街区内——就好比你在G&G其他地方吃完饭或喝完咖啡,看到DIY,自然而然会想再喝上一杯,这就是集群效应起到的作用。”

“我们很幸运能在G&G里找到空间来打造DIY的项目。”庞伟仁说道。整体来看,DIY共有三个空间组成(1楼、2楼及户外)。区域之间的功能性有所区别,但又互相作用,其设计宗旨十分清晰:努力为客人打造自由且增强互动机会的环境。

“年轻一代的社交都发生在手机上。他们通过线上程序恋爱和交友,面对面交流的社交礼仪被逐渐瓦解。我们试图在DIY改变这种情况,在这里你会享受到社交带来的快乐。”

因此,DIY为不同空间设计了不同的策略以提高社交的可能性。如果从1楼步入DIY的大门,你会发现这层空间的安排相当与众不同:你的左手边是一个长吧台,右手边则是单排的座位,尽头是一个迪斯科舞池,夹在中间的走道非常狭窄,这导致人流量多的时候,你可能进来并没有位置,需要站着喝酒。

“1楼原本是个长条形的空间,所以设计起来只有两种方式,要么在角落搞个很小的吧台,在剩余区域多加座位,要么直接搞个长吧台——这就回到了我们打造酒吧的初衷,我们要的不是座位,不是让人喝一杯拍张照就跑的体验,我们想看到人与人之间真实发生的互动。”庞伟仁说:“因此,最后的1楼就成了现在这样:一边是长吧台,一边是寥寥几把椅子的座位区。我们故意将所有的间隔都弄得很挤,连走动的过道也是窄得仅容一人通过,这个设计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比如你要是想穿越人群去尽头的迪斯科舞池,必定会在走动的过程中和左右两边的人发生几次‘冲撞’——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眼神交流与语言互动就此产生,毕竟在这样的氛围里,你会觉得不说一句‘嗨’都不好意思了。”

这种用巧妙的手段“逼迫”客人增加面对面沟通的设计方式,虽然会压缩1楼的座位数量,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户外拥有很棒的露天座位,所以对于要安排多少位置其实并不费心,1楼的规划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利于产生互动的环境。如果你在1楼遇上了老朋友或者新朋友,你们完全可以走出1楼,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更多的交流,让宽阔的户外成为内部社交的延续。”

不止于此,DIY还有一个2楼空间(开业初期神秘的2楼还在筹备阶段,但现在已经正式对外营业啦)。相对于1楼,2楼的氛围更加开放,这里的社交模式和1楼不同,2楼的座位区域排布比较松散,并设置了单独的游戏桌,让客人能在饮酒之余,随意玩上几盘桌上冰球、啤酒乒乓或是台球等等。

“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游戏是很好的破冰话题。两句你好之后可能就五、十、十五开始划拳了,所以我们设计让游戏成为在2楼促进社交的触发点。”庞伟仁解释道。

与此同时,2楼还承载了更多的空间利用功能。“游戏桌与座位都可以移动,这样2楼空间有了变化性,便于未来安排各种主题活动,比如DJ打碟甚至瑜伽课程都有机会实现。”

看似混乱的背后,实际隐藏着深思熟虑的编排。正是这些巧妙的空间设计,让DIY得以有序地控制着随机事件的发生,并使得混乱以一种趣味十足的方式打动人心。客人无法预测自己会在哪里发现哪些惊喜——也许是跳舞时与陌生人的一次肩膀碰撞,又或者是游戏桌上与他人的临时组队——这些未知性会让你在DIY的体验变得独特而难忘。

03

只想找到对的人,哪怕错过很多人

在这样的空间下,穿梭于客人之间的执行团队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为客人搭建沟通的桥梁,增强互动机会。

DIY团队
“在招募执行团队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原则,就是他/她必须是个能说会道之人,且不畏惧眼神交流。”庞伟仁表示:“我可以教会任何一个人做酒,但无法教会一个人如何说话。这种社交天赋是我们最为看重的,或许这些孩子刚刚踏入这个行业,仍在磨炼调酒技艺的道路上前行,但他们性格开朗、充满活力,是一群又酷又有趣的年轻人。由这些人构成的服务团队围绕着你,相信我,你很难不开口说话。”

而提及DIY的服务,庞伟仁与我们分享了一个在DIY运行的相当有趣的服务规则。

在DIY有一个特别的‘ABC’系统。首先,我们会将座位区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一名服务人员负责,他们会以之字形的方式来管理自己范围内的顾客。然后,我会在角落里观察每个区域里的客人,时不时与员工分享一句暗号,比如‘1,T1,AA’之类。”

“这实际是个公式:‘1’代表负责区域1的服务人员,‘T1’是桌号,‘AA’是我根据这个位子上的客人表现所打出的分数。店里很忙的话我甚至会喊出声来,虽然别人可能听上去只会觉得我在点些什么东西。”

DIY合伙人,Warren Pang 庞伟仁

“如果我给T1的客人打出的分数是AA,那意味着我认为这桌客人非常棒,我特别想让他们以后再来。负责区域1的人员在听到我的暗号后,便会使出全身力气来服务这桌客人,让他们获取更好的体验。”

“以此类推,如果我喊出‘2,T7,B’,那说明T7座位上的客人还不错,但没还到非常理想的状态。然而要是我对着哪个座位喊出一个‘CC’,那就不好意思了,那里的客人要么喝醉了,要么就是有谁在不守规矩强行搭讪,我们的团队会立马冲过去,身体力行地让对方感到超级不舒服,不舒服到对方自己想走。”

这个服务规则更像一种社交映射方式(social mapping),使用特定的行为准则将来往于DIY的客人分组,使得虚拟的社交氛围具象化,方便执行团队进行识别,以此精准筛选出值得提供更好服务的对象。

比起让所有人感到“宾至如归”,DIY的服务目的直截了当,且不加掩饰——简单来说,他们只希望让喜欢的人再来。这也奠定了DIY的客群基调:它绝对不是一个人人都爱的酒吧,你要么恨得要命,要么爱得要死。

DIY团队

它不会试图取悦踏进来的每个人,却愿意竭尽全力为喜欢它的人打造更为愉快的体验,哪怕在这一过程会避无可避地“错过”部分客人。正如庞伟仁说的那样:“我们在DIY设置的规则也好,服务系统也罢,这个筛选的过程最终会帮助我们精确吸引到我们想要的人。要知道客人也是酒吧构成的一部分。来DIY的客人更注重这个地方本身以及它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毕竟当你过了三十岁,对于新鲜玩意的追求热情会大大消减,你会花上更多精力去关注酒的品质、到店体验以及与谁一起消磨时光。”

所以,如果你是那种想找个好地方和好朋友喝点简单好酒的客人,一场DIY的旅行保证会让你高举酒杯欢呼:我到家了!

04

简单?才不简单!

打开DIY的酒单——准确说,一本袖珍笔记本——你会发现可供选择的酒水品类相当简洁,不花俏,也没有过分精致的形式主义。对此,庞伟仁表示:“其实我们自己出去喝酒,通常只会喝老三样,比如高球或者内格罗尼,我们对于DIY的酒单设计也秉持着简单原则,但难点在于,如何把简单的东西做到最好。”

要把简单的东西做得出色,这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知道越是表面寻常的东西,越见背后积累的功底。DIY的简单正是建立于过硬的专业基础之上:为了使顾客能够自如地选出一杯最爱的鸡尾酒,团队先依照自己对于酒饮的扎实理解,将鸡尾酒种类进行精简分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客人减少选择障碍,也便于团队将重点放在如何突出每款酒饮所使用的原料上。

“就像做汉堡,我们关注的不是天天换新的酱料,而是怎样提供给客人更好的肉,因为肉才是决定汉堡好不好吃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因素。来DIY的客人都清楚自己要喝什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前筛选,将最好的给到他们,确保他们能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从而提高饮用体验。”

关于酒单,值得一提的还有DIY的高性价比。在这里,酒水的定价区间通常在58元到88元不等——是不是有点惊讶?要知道深圳的酒吧市场可是出了名的高消费,一杯金汤力的平均价格通常是98元。相较而言,DIY的定价可谓非常良心,如此物美价廉的价位策略能够让客人在放松之余打消多余的消费顾虑,也有助于增加他们再次光顾的可能性。

05

有趣灵魂永不灭

提及DIY的未来计划,庞伟仁表示太多了,日程表早已排得满满。自开张以来,他们就火力全开、马不停蹄地进行着各种实验:从早午餐项目到主题之夜,再到与社区联合举办的活动——没有规则,尽情玩耍

在未来,你或许还能在DIY见证鸡尾酒改编比赛、卡拉OK大对决、狗狗时装秀等等脑洞大开的有趣事情,总之,就像庞伟仁说的那样:“我不知道DIY还会发生什么,只要是有创意又好玩的东西,我们都想做来试试。”

除此之外,庞伟仁表示DIY还会继续深入当地社区:“我们想和G&G的左邻右里有更多的接触与互动,去认识更多的本地朋友,和大家一起做更多有趣的活动——老实说,我们现在讨论‘社区’概念,很多时候都是纸上谈兵,忘记了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立刻行动起来——走出酒吧,主动去关心周围五公里范围内的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融入一个社区大家庭之中。”

DIY合伙人,Chase White 白杰

作为一名曾在中国不同城市打造过多项成功酒吧项目的神级推手,在谈及为什么会选择深圳作为下一个发力点时,庞伟仁表示相比市场的成熟度,他更为看重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深圳的年轻与活力令人着迷,这里的酒吧市场仍存在大量的上升空间,也充满了未知的机遇。

“我在深圳特别喜欢的一家酒吧是RMK。这家酒吧很怪,但怪得自成一派。他们在店里卖关东煮、肠粉、薯条搭配日本清酒与烧酒,放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用跳舞毯跳香港8090年代的劲歌金曲——太疯了,也太酷了。RMK会让我感觉到强烈的‘深圳基因’,创意十足且充满本土魅力。我希望能在今后看到更多酒吧沉下心来,找到自己的风格并大步往前走,而不是随大流拼命往上跻。”

对于创作来说,沉迷复制拷贝没有意义,徒有其表的花架子也终究不过是个虚无空壳。在真正动手之前,想清楚你到底要的是什么、你的酒吧到底想吸引谁来光临才更为重要。哪怕你所坚持的东西在别人眼里看来有点古怪,但那就是你,是你代表的风格,你应该找到并坚持下去。

如果背离了这层初衷,只是为了特别而追求特别,反而会落入另一种平庸。表达自我需要勇气,DIY的出现以及在特定圈子中大受欢迎,或许也为那些准备开展新酒吧项目的从业者们带来了一个积极的暗示:永远不要试图去迎合每个人的口味,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幸运的是,总会有一群人特别喜欢你,你的酒吧只要找到他们、把他们照顾好、让他们更喜欢你便足够了。


DIY

📍深圳蛇口荔园路9号独栋楼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