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于苏格兰!撰文Dave Broom。

明天(3月27日)是国际威士忌日(International Whisk(e)y Day )。这个成立于2009年的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Michael Jackson的诞辰——不是那位巨星,而是一位撰写了诸多有关啤酒和威士忌书籍而闻名业界的英国作家。

有别于世界威士忌日(World Whisky Day)这个在美国红红火火的节日,国际威士忌日不由任何个人或组织主办,全靠威士忌迷们用爱发电,自行举杯庆祝——总而言之,就是非常自由。在这一天,无论是哪一品类,中间带不带那个“e”,只要你喝的是威士忌,就能融入其中,好好享受一番。

你是不是已经倒上一杯了?正好!要我们说,与威士忌最配的就是舒舒服服的阅读时刻——不妨在这个节日读点有趣的东西吧。本文将带你领略威士忌在全球各地的产区,除了人尽皆知的苏格兰之外,威士忌还在许多地方有着深厚的生产历史。

起源于北欧和凯尔特的威士忌最初能够传播开来,并不是品牌及其商业利益推动的结果。相反,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文化,是人类在迁徙过程中不忘传播知识的本能在起作用。

当欧洲移民抵达新国家时,一并带来了将简单麦啤变为烈酒的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身上,然后他们开始提纯烈酒,自然而然成为了其新文化中的一部分,威士忌的新纪元也由此打开。

美国

威士忌不是首个在美国生产的烈酒。直到十八世纪中叶,移居美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宾夕法尼亚)的苏格兰、爱尔兰、德国及荷兰农场主才开始大批量生产威士忌 ,他们主要种植黑麦,由此成为了美国首款本土风格威士忌的基础。

我们如今所熟知的波本威士忌,主要源自凯尔特。1776年,肯德基州的农场主只要种植玉米,就能得到免费土地。新一轮的苏格兰和爱尔兰移民利用了这一点,开始蒸馏烈酒。玉米让烈酒口感变得香甜醇厚,黑麦则为酒增加了苦味,而发芽大麦有助于将上述两类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糖。大片橡木林提供了制作木桶的新木料,也赋予了酒液椰子与香草的气息。美国的威士忌还是威士忌,只是和发源地的做法有所不同罢了。

威士忌行业发展壮大后,变得越来越商业,也逐步形成了几大著名酿酒豪门,譬如Beam家族(金宾)和Samuel家族(美格)。要不是那场禁酒运动,现在我们喝的可能都是美国威士忌了。1920年1月17日,禁酒令被强制实行,威士忌生产告停,直到13年后法令撤销才得以恢复。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这个行业的发展再次受到阻碍,实际上,美国停产威士忌几乎长达三十年。

美国禁酒令时期

直至今日,威士忌才再次在美国确立了其优质烈酒的地位。如今,黑麦威士忌卷土重来,这种创新型威士忌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除此之外,还有一群被视为开拓者的手工蒸馏师,他们跟随着几个世纪前到达美国海岸的先驱们的步伐,继续不停探索。

美国威士忌一览

波本威士忌原料中的玉米不得少于51%,其它原料为黑麦(或小麦)和发芽大麦。蒸馏后酒精度不得高于80%,并且需要在全新碳化橡木桶中进行陈年。波本威士忌在发酵过程中会用到酸麦芽浆——之前蒸馏所留下的酸性液体。黑麦在黑麦威士忌的原料中不得少于51%。田纳西威士忌遵循着和波本一样的制作方式,但在灌入木桶前还要经过一道碳层过滤的工序。

加拿大

加拿大并非人们心目中所认为的主要威士忌产地,但在美国,加拿大威士忌的消耗量并不比波本威士忌来得低。

1905–1915年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市的蒸馏厂

和美国的情况类似,当欧洲移民抵达加拿大东海岸和广阔的圣劳伦斯湖沿岸(又称中部河岸)之后,朗姆酒与苹果白兰地是他们最先酿造的烈酒。这些农夫们为了逃离美国独立战争而来到这里,酿酒是为了自饮,商业化进程始终未见起色。

直到1821年,一位叫Thomas Molson的啤酒酿造商开始在蒙特利尔制造威士忌。和那些早期的移民一样,他酿酒的主要原料是能在寒冬中存活、并可以在薄层岩石土壤下生长的唯一谷物——黑麦。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市的Hiram Walker蒸馏厂,建于1858年

随着人口增长,较大的威士忌生产商开始进入加拿大,比如施格兰(Seagram)、怀瑟(Wiser)和泰林获加(Hiram Walker)。到十九世纪中叶之前,加拿大的开拓者朝着幅员辽阔、土壤肥沃的西部草原进发,在那里大量生长着另一种谷物——玉米。他们开始用其蒸馏,一种新的风格因此形成。由于原料充分,酒厂的产量得以提高,生产商在玉米为主的酒里加入黑麦,柔和、醇美、迷人的加拿大风格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产量庞大,如今的加拿大却只有几家生产威士忌的蒸馏酒厂,均匀分布在大草原和中部河岸,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专门生产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小型酒商。

加拿大威士忌一览

加拿大威士忌是单一蒸馏酒厂对不同威士忌进行调和的结果。基础威士忌是根据玉米、大麦、小麦和黑麦混合而成的谷物配方酿造而成,之后蒸馏至94%的酒精度。每家蒸馏厂还会生产一种以黑麦为原料的“调味威士忌(flavouring whiskies)”。这两种威士忌会在以新旧混合的白橡木桶中至少陈酿三年,而后再进行调和。

日本

虽然被视作后来者,但日本其实早从1923年就开始生产威士忌了——而在那之前的几十年中,他们也做过不少尝试。

鸟井信次郎,早先去苏格兰学习蒸馏的年轻人

这个故事的起源并非凯尔特移民,而是150多年以前日本对西方的贸易开放。在涌入横滨等港口的货物中,西方烈酒占据了一席之地。由于苏格兰和日本紧密的经济关系(苏格兰为日本重工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威士忌自然成为了一大主角。它受欢迎的程度非同一般,以至于日本烧酒厂都开始在天然酒基中加入化学调味剂来仿制威士忌——不过,那不能算作真正的威士忌。

余市蒸馏所

到了1919年,一位叫鸟井信次郎的年轻企业家决定酿造属于自己的威士忌。但是在日本有谁知道该怎么蒸馏威士忌呢?所幸,恰有其人。有一位叫竹鹤政孝的年轻人刚从苏格兰学习蒸馏酒归来,两人通过共同的努力,终于在1923年于山崎成立了日本首家专门生产威士忌的蒸馏酒厂。9年后,竹鹤离开了公司(那时叫三得利),成立了他自己的威士忌公司——余市。

山崎蒸馏厂内部

一开始,日本威士忌的确是以苏格兰威士忌为样板,但它始终致力于制作出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的产品。当地冬冷夏湿的气候与各种技术的融入发挥了作用,纯净的酒汁和日本橡木赋予了烈酒精密、芬芳且澄澈的特质,而这正是在苏格兰威士忌中见不到的。

和苏格兰一样,日本威士忌行业以调和威士忌为主。不过,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得其市场有所下滑,并迫使日本酿酒商进行出口。而在山崎蒸馏厂出产首批威士忌之后经过了整整80年,这种不凡而独特的威士忌才逐渐在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

日本威士忌一览

与苏格兰威士忌一样,日本威士忌分为两种风格。麦芽威士忌用发芽大麦制作,在铜质蒸馏罐中蒸馏并在橡木桶中陈酿。另一种是谷物威士忌,用玉米制作并蒸馏至高酒精度,也是用橡木桶进行陈年。谷物和麦芽混合后制成调和威士忌(例如響);此外市场上还有单一麦芽威士忌(山崎、白州、余市)。

今年2月,“日本洋酒酒造组合”(Japan Spirits & Liqueurs Makers Association)发布了一套有关日本威士忌的行业新标准,其中包括针对所用原料、制作方式、产品规格等方面的严格界定。该项新规将于2021年4月1日起生效,并于颁布后受到了业内制造商巨头(三得利、一甲等)的支持。

其他产品

以下则是一些威士忌产区的新成员,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地方也在不断生产威士忌。无论如何,所有生产地区及其蒸馏厂都在努力实现一点:如何将简单的配方本土化,再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威士忌风格。

澳大利亚

成立于1999年的Hellyers Road蒸馏厂

尽管蒸馏厂的规模尚小且成立不久,澳大利亚威士忌正在逐步积累良好的口碑。威士忌行业集中在塔斯马尼亚——当地气候凉爽、水源纯净,同时拥有优质的大麦及泥煤,这意味着酿酒者可以就地取材。那里出产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是整体倾向于清淡、香气浓重的特质。

法国

成立于1986年的Menhirs蒸馏厂

法国威士忌走的路子,似乎是以各个产区已经拥有的烈酒特点为灵感。在南部,葡萄酒酒桶赋予了酒液一种野生、草本的芬芳特点;阿尔萨斯的威士忌清淡且极为纯净,就像水果干邑;与此同时,布列塔尼则更偏重凯尔特式的酿造方法;法国甚至还有一种用荞麦制作的威士忌,风味异常辛辣。

斯堪的纳维亚 

成立于1999年的瑞典蒸馏厂Mackmyra,成立于2005年的丹麦蒸馏厂Stauning

和澳大利亚类似,这里是发展最快的威士忌新产区。瑞典和挪威的风格比较纯净、清淡,散发着微妙的香气;丹麦威士忌的口感偏向饱满浓重;而芬兰威士忌则有一种清冽爽脆的大麦气息。

中国台湾

成立于2005年的噶玛兰蒸馏厂

在全球威士忌领域之中,台湾噶玛兰威士忌是名头最为响亮的新产品之一。尽管它依照了苏格兰的模式生产(发芽大麦、壶式蒸馏器、橡木桶陈),但台湾的热带气候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地的高湿度加速了熟化过程(比苏格兰快两倍),由此创造出了香甜且具有浓郁橡木风味的威士忌,陈酿三年便可以享用。

印度

成立于1943年的Rampur蒸馏厂
知道吗?第四大印度“威士忌”品牌在其本国市场内的销量居然大于苏格兰威士忌的全球销量——由此可见,印度“威士忌”绝对不容小视。不过印度“威士忌”的问题在于,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谷物和糖蜜酒(molasses)混合而成,但国际公认的威士忌是以纯谷物制作。在班加罗尔有一种以100%发芽大麦制作的威士忌,叫阿缪特(Amrut)。它具有甜谷物与平衡的橡木气息,加之热带地区的陈酿影响,使得该威士忌备受瞩目。

本文最早刊登于第16期《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