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兴趣为灵感打开调酒创意的大门?且听邹小明为我们娓娓道来。

我与艺术结缘于幼年。小时候喜欢画画,学习过素描与水彩,但是长大后由于工作忙碌便搁置了这一爱好。直到2014年,我受到前任东家——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的影响,重新拾起画笔,再度开始了艺术创作。不过,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一种“尝试”,一种在忙碌调酒之余的解压方式。

在创作鸡尾酒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不小的压力,比如得不到满意的创意,或者迫于季节与节日的时效性无法及时产出好的想法,再加上繁忙的吧台工作容易让人产生焦虑,而艺术,恰恰是能够帮助我走出这些负面情绪的最佳方式。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绘画是一种艺术,调酒又何尝不是。

2017-2018年期间,我完成了大量的绘画作品,为自己带来了积极与正面的能量,也加深了对于生活与其他事物的思考。

这也让我逐渐意识到,艺术与酒饮并不分家,两者本质相通——在创作鸡尾酒的时候,调酒师不仅需要考虑不同原料的风味调和,也要考虑一杯酒最终的呈现效果,如何在保证酒饮口味出色的同时,为客人带去愉悦的体验,这些思考的过程与绘画时需要考量色彩与笔触的运用是一致的。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绘画是一种艺术,调酒又何尝不是。创意的打磨、原料的处理、服务的精益求精、饮用氛围的竭力营造……这些都是我们这个行业“艺术”必不可缺的一环。

好的调酒师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你会因热爱而用心做好每件事。

对我来说,艺术是一个贯穿生活的爱好。保持绘画创作让我捕捉到更多有趣的点子去开发新的酒饮——当你在创作一杯酒时,灵感必不可缺。一段见闻、一次经历,一个故事,都可以成为调酒灵感,但灵感不会自己蹦出来,需要你不断的沉淀与积累,才能让所见所闻转换成一次灵感乍现。

兴趣爱好便是获取灵感的一大途径。好的调酒师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你会因热爱而用心做好每件事。当得到一个绝佳的灵感时,着手去寻找各种原料来还原你的想法,技术与经验会告诉你哪些合适而哪些不合适——就像大厨烹饪,有的牛排肉多汁少,搭配鹅肝可以获取更好的平衡,换成和牛则会过腻,反而得不偿失——这些微妙之处需要你深入地了解原料,并进行多方尝试,才能赋予所创作而出的鸡尾酒以鲜活的生命。

三幅画,三杯酒,三次体验

近年来我在保持创作绘画的同时,有意做一些特别的事情,将艺术与调酒更深度地结合在一起。前不久在上海素凯泰酒店The ZUK Bar的客座调酒上,我以过往的三幅画作为灵感源点,搭配本地手工制作的福貅金酒,延展出三杯风格与风味各异的鸡尾酒作品,希望能让客人在一边欣赏画作,一边饮用对应酒饮之时,体会一场视觉与味觉彼此交融碰撞的别样体验。

创作这幅作品是受电影《战马》的启发。19年我第一次尝试湿画法,面对空白的画布,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年在新加坡的观影经历,脑海中萦绕着尘土飞扬与骏马嘶鸣的画面。作品采用不同程度的蓝色填充画布,一笔而成,应景而生。由此衍生的同名鸡尾酒,使用伦敦干金酒结合柚子果酱,带来细腻轻柔的口感,酒体清爽,层次丰富,让人仿佛饮下一口夏日清泉,与画中骏马共同驰骋草野、奔于溪流。

配方(点击查看)

这幅作品诞生于2020年疫情期间。当时我滞留湖北超过5个月,面对伴随疫情而来的负面新闻,精神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绘画陪伴我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让我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

在这幅画中,主角是一名跪地祈祷的少女,我尝试用极具冲撞感的冷暖色调,来营造出具有故事性的画面与蓄势待发的情绪。打造鸡尾酒时,我从画中提取了红色,选用同一色调的樱桃果泥搭配蔓越梅汁,同时使用紫苏带出金酒自身具备的柑橘与柠檬的热带风味,并在最后加入长相思来增强整杯酒的结构,以此表现强烈但不失平衡的口感。

配方(点击查看)

在疫情好转之际,我创造了这一作品。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在饮酒的状态下进行绘画,因此抛开了技术层面的限制,落笔和用色更为自由大胆。完成之后,当我再次端详这幅画时,画中老者所表现出的乐观豁达正是创作时我个人心境的写照,由此感受到一种艺术给与人心态上的转变。

以此为灵感,我打造了一杯以返璞归真为概念的改编版曼哈顿。在原料上采用了福貅威士忌桶陈金酒作为基酒,这款酒在橡木桶中陈酿4年,风味复杂精巧。搭配使用的是一款根茎植物味道较重的味美思,浓郁的草本风味能够平衡整杯酒的结构,使其与画作相得益彰,沉静而不事张扬。

配方(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