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四处流浪的伏特加鸡尾酒值得成为现代酒单的一员。Seamus Harris撰文。

从乔治•比才的卡门到夏洛蒂•勃朗特笔下乔装打扮的罗彻斯特先生,吉普赛人在欧洲人的想象中始终占据着一个小而生动的角落。在那个世袭君主制当道的时代,吉普赛民主选举首领的理念尤其令人神往。即使在今天,吉普赛女王这个名字仍然有着巨大的魔力,引发人们对那个逝去年代的无限遐想。在过去一个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的岁月里,吉普赛女王曾被拿来给各种东西冠名,其中有烟草品牌、运河船、飞机引擎、无声电影、风信子、1970年代地下摇滚乐队的单曲、1920年代游遍美国的母马、众多英国夜总会、数不清的赛马,当然还有鸡尾酒。

这款稀有伏特加鸡尾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威士忌和金酒称霸的前伏特加年代。出于对装饰艺术的盲目崇拜,软呢帽狂人们对这种大众烈酒根本瞧不上眼,但这一值得复兴的伏特加风潮先驱定会让他们眼界大开。

吉普赛女王(有时简称为吉普赛)很可能诞生于禁酒令后的纽约,当时伏特加在美国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新奇之物。William Guyer所著的《欢乐调酒师》(1933年)就是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Guyer在原料部分不无讽刺地说伏特加 “在俄语中代表着‘糟糕透顶’”,通篇未收录一种伏特加鸡尾酒。即使是1930年代露天广场上最有先见之明的吉普赛占卜师,也无法透过水晶球预见伏特加会在二十年之后颠覆酒饮界格局。

不过这在日后的确成为了现实,而这从吉普赛女王的丰富层次中可以窥见些许端倪。吉普赛女王一点也不单调乏味,充分展现了伏特加尤其是绝对伏特加的调酒潜力,换一种风味更佳的烈酒反倒会让它失色。它的出现还让一个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像法国廊酒和查特酒这样有益健康的草本利口酒味道甘美,但纯饮的话会太甜——黑咖啡可以起到很好的中和作用,不过餐后同时饮用咖啡和利口酒的传统现在几乎消失了。所以,这一类好喝的利口酒虽然不容忽视,却只在寥寥几款鸡尾酒中得到了运用,而且没有一款完整展现了它们的美妙风味。吉普赛女王以一种自由奔放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打破常规,把伏特加作为基酒。

吉普赛女王用伏特加对法国廊酒进行了慷慨的洗礼。法国廊酒让伏特加变得有趣,而绝对伏特加的顺滑和饱满将法国廊酒的甜腻变得平衡和清新怡人。正如后退几步可以更好地欣赏画作,绝对伏特加为法国廊酒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相比后来出现的伏特加鸡尾酒,别出心裁的吉普赛女王更加符合手工鸡尾酒的精髓,即使是最激进的反伏特加狂热分子也无法抗拒它的魔力。

顺便提一下,那匹母马吉普赛女王的环美之旅无意间蒙上了一层怀旧色彩。它的主人Frank M Heath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这次历时两年的旅程,当时汽车逐渐兴起,大篷车慢慢被淘汰,对吉普赛人来说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越来越艰难。他们的其他生计也逐渐步上了大篷车的后尘,如采摘啤酒花和豌豆(现在都是靠机器完成),或者贩卖手工编织的冬青树花环及木制衣夹(现在都是中国制造的塑料制品)。吉普赛人的生活失去了游走在日常生活边缘的多姿多彩,如今那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不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人可挡。吉普赛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伏特加即将步入更光明的未来。没有必要把前伏特加时代浪漫化:如果心存偏见的手工调酒师像驱赶吉普赛流浪者一样,傲慢地将伏特加排除在鸡尾酒单之外,那就太可惜了。伏特加在调酒天才的妙手中可是魔力无限。

配方(请点击查看)
吉普赛女王

不可不记的五个时间点

1913Mack Sennett执导、Mabel Normand和Roscoe Arbuckle主演的无声电影《吉普赛女王》发行。的确有几款鸡尾酒从电影和音乐剧中获得灵感,但没有证据表明吉普赛女王鸡尾酒与同名电影有什么瓜葛。

1927具有传奇色彩的俄国茶室在纽约开业。它更像是一家酒吧兼餐厅而不是茶室,据说是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的退休成员专门为了招待身在纽约的俄国人而创办的,不过目前所知最早的老板其实是Albertina Rasch——这位出生在奥地利的波兰籍犹太人曾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学艺,但后来在百老汇成名。因为她的百老汇背景,俄国茶室很快吸引了众多娱乐圈人士,并逐渐成为纽约上流社会经常光顾的场所。

1937WJ Tarling在《皇家咖啡馆鸡尾酒手册》一书中提到了吉普赛女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并未给出配方。这本著作有一个附加章节,标题是《其他鸡尾酒索引——限于篇幅恕不一一赘述》,读者可以写信索取配方,一个配方要价一先令。而我们要想写信只能等着时光机发明的那一天了。

1938纽约的俄国茶室出版了一本名为《俄国菜肴及原料》的家常菜谱手册。鸡尾酒部分的重点是伏特加,这在那个年代实属罕见,我们在这里面找到了已知最早的吉普赛女王配方。这款鸡尾酒的起源至今不为人知。David Wondrich将这本手册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来,他猜想吉普赛女王可能是俄国茶室自创的酒品。俄国茶室主打1933年的伏特加鸡尾酒——禁酒令正是在这一年解除。不过,WJ Tarling之前也提到过吉普赛女王,让人不禁怀疑它是从其他地方流入纽约的。

1950年代随着伏特加逐渐成为美国人酒杯中的宠儿,吉普赛女王——以一个真正流浪者的姿态——仍然在鸡尾酒世界的边缘保持着低调。它会偶然出现在配方手册里,不过永远不会威胁到莫斯科骡子或伏特加马提尼的至尊地位。它也可以简称吉普赛(取代了更早出现的以马提尼为灵感的吉普赛)。David Embury在1958年版《调酒的艺术》中同时用了这两个名字来称呼它。


本文刊登在第43期《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