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鸡尾酒像粉红佳人那样沦落到一个备受嘲笑的下场,这个禁酒令前让人魂牵梦绕的新晋花旦为何遭此不公?Seamus Harris回忆起粉红佳人受尽歧视的一个世纪。
一个人走进酒吧点一杯粉红佳人是需要勇气的。哪怕是一杯白色佳人也会招来异样的目光。上一次我做此番尝试时,调酒师一边窃笑一边给我调了一杯美味的白色佳人,并且莫名其妙的加了一点红石榴糖浆。我觉得颜面尽失,于是速战速决后重新点了一杯更为保险的啤酒。
为了提高大家的觉悟,似乎花点时间就鸡尾酒世界里的女权主义给大家上一课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试图瓦解传统男女角色的激进平等主义认为,粉色酒饮被男权社会视作低人一等的“他者”——导致众多原本相当出色的鸡尾酒被排斥在外。讽刺的是,男权社会中固有的不平等权利结构也让男性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因为,暂且把女权主义放在一边,一杯调制得当的粉色佳人味道是相当诱人的。
“1934年《时尚先生》杂志评价粉红佳人是禁酒令时期最差劲的的十款鸡尾酒之一。鸡尾酒的色彩歧视主义由此产生”
粉红鸡尾酒并非一直贴有女性化的标签。19世纪调酒行业的领军人物都是男性,在他们看来在餐前喝一杯粉红鸡尾酒再正常不过了。在1910年代的费城,那些美国绅士出入的正派酒吧都会供应用金酒、柠檬汁、覆盆子糖浆和蛋清搅打出诱人粉色泡沫的三叶草俱乐部,这可以说是它们的招牌主打。想象一下这样一幅画面:一边是气派的橡木家具,一边是轻盈的粉色酒饮,这着实让人难以理解,或许我们会以为这些男士之所以对粉色鸡尾酒没有心理障碍是因为酒吧里清一色都是男性。不过,事实上原因很简单:粉红只是在近代才成为女性专属的颜色。
背后的原因是这个消费至上的社会,和商家对新手父母钱包的觊觎。几个世纪以来,粉红色一直是一种中性颜色。即便它有任何性别色彩,和红色相比,人们反而认为它非常阳刚。粉色的命运在20世纪初被改变了,百货商店说服迅速崛起的中产阶级依据性别为婴儿选择衣服。无论多破旧用漂白粉洗洗就可以代代相传的老式白棉宝宝衣已经过时了。商店的目的在于增加婴儿服装的销售而非实现审美的真正革新,因此商店间互相竞争,就粉色究竟适合埃德加(男孩)还是埃塞尔(女孩)争论不休,导致我们被颜色困扰了几十年。直到1950年代人们才一致认定粉色属于女孩。不出意料,粉色趋于女性化导致粉色鸡尾酒受到了嘲讽。1934年,《时尚先生》杂志评价粉红佳人是禁酒令时期最差劲的的十款鸡尾酒之一。三叶草俱乐部也受到波及,不过白色佳人尚且置身事外。鸡尾酒的色彩歧视主义由此产生。
但是广为流传的粉色佳人和白色佳人的配方不计其数,或许《时尚先生》杂志只是感到迷惑不解,而不是厌恶女性。它们不就是金酒、红石榴糖浆和奶油混在一起吗?我不这样认为。尽管不是所有的粉色佳人都值得了解,但原始版本确实一颗被忽视的珍宝。这款鸡尾酒以一部美国歌舞剧命名,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最后一段太平岁月。粉红佳人有点像是夏日野餐时的三叶草俱乐部加入一滴诱人的苹果白兰地,散发着鲜草和成熟水果的味道,又不失干的口感和成熟魅力。水果白兰地是其中的秘诀。如此完美的佳作在后来如何堕落了已经无人知晓。或许只是因为粉红佳人对这个世界来说过于纯真?相反,它的白色姐妹一开始放荡不羁,但后来改过自新。它最初的配方君度橙酒、薄荷利口酒、柠檬汁过于标新立异,不招人待见,后来不知怎地演变成了完美的梦幻组合:金酒、君度和柠檬汁。
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两款经典鸡尾酒因为色彩偏见和充满女性化色彩的芳名被打入冷宫,现在似乎是时候一点点破除男权了。记住,个人的即政治的,所以坚持你的主张,点一杯粉色佳人吧。
尽在粉色
19世纪英国统治着一个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地图绘制者用粉色绘出每一寸土地。伊顿和威斯敏斯特赛艇队为了能够用粉色代表自己学校展开激战,而粉红金酒为英国的殖民制度锦上添花。美国人一直都是新奇事物的崇拜者,他们陶醉于Jerry•Thomas的纽约人潘趣,而后是三叶草俱乐部。这些酒的前身都是粉色,并且奢侈的装饰着时令水果和浆果。全世界都爱粉色,而且一杯粉色鸡尾酒带来了美妙的时光。
1910年代这是人类命运多舛的动荡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旧的国际秩序被打破,饱受创伤但钱包鼓鼓的人们灌下一杯杯粉红佳人来抚慰内心的伤痕。1911年,Ivan Caryll热门音乐剧《粉红佳人》在百老汇首次公演。剧中的粉红佳人克劳丁在当今的色彩语言中更接近一位红色佳人。换句话说,她是一位落入风尘的性感尤物,而不是一位受教良好的贞洁女神。可悲的是,克劳丁生活在一个只有好姑娘才有好归宿的时代。粉红佳人鸡尾酒的诞生给音乐剧《粉红佳人》打了广告,而且在1914年,它出现在Jaques Straub所著的一本名为《酒饮》的配方集里。白色佳人出现在1919年,让人联想到女幽灵,是战后满目疮痍的世界的化身。Harry MacElhone最先在伦敦的舞蹈俱乐部Ciros创作了它。它起初是萦绕在酒吧里的一个过于感伤的噩梦,让人不寒而栗地想起战争如何摧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又过了十年你才能放心大胆地把白色佳人推荐给你的父母。巴黎的Harry’s New York Bar对它进行了细微调整。
1920年代-1950年代一战以后和二战之前,粉色开始变得女性化,二战使得粉色彻底成为女性代名词。销售婴儿服装的百货商店掀起了一股根据性别选择衣服颜色的潮流,但起初人们对男孩和女孩分别适合什么颜色持不同意见。1927年,《时尚先生》杂志列出了美国各大百货商店的婴儿服装颜色标准,与现代人的想象相反,许多商店喜欢让男孩穿粉色,让女孩穿蓝色。然而,二战刚开始时,百货商店达成了一致:蓝色属于男孩,而粉色属于女孩。
1970年代至今世界比过去更复杂了,而粉色也有了政治意味。有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将粉色中伤为一种男权压抑的象征,有些人将它奉为女性的象征,还有一些人将它和同性恋联系在一起。粉色激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热情。就在今年,一位上身赤裸的女性站在柏林新开的芭比梦幻屋前的巨型桃粉色高跟鞋中,挥舞着燃烧的十字架,这样做是因为,呃……粉色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在鸡尾酒这片古怪的文化土地上,粉色鸡尾酒虽然拥有了大量粉丝的支持,但还在为争得一席之地顽强抗争。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手工调酒师出于好意让女性戒掉大都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这些游击战士绝不会提议用粉色佳人替代大都会——这样一款粉红色的鸡尾酒在他们眼里怎么都称不上“严肃”。Ted Haigh在新世纪来临时提议将粉红佳人改名为 “秘密鸡尾酒”,由此可以,人们对粉色的偏见已经到了何其荒谬的地步。我权且建议大家学习日本。在1970年代,美国女性焚烧粉红内衣时,日本乐迷正疯狂迷恋传奇女子组合Pink Lady,Hello Kitty刚刚上架便被一抢而光,或许她们在为这种卡哇伊的色彩发狂时还会一边啜饮粉红佳人。对我来说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精神。拥护粉色的时代到来了。
本文刊登于《饮迷》第27期。